photo.jpg

一個胚胎的質量,除了取決於先天條件:卵子、與精蟲本身的體質之外,還有就是後天的努力:培養環境,這也是胚胎師唯一能夠在實驗室裏繼續努力奮鬥的地方。而影響培養環境最主要的地方:培養箱,是由溫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氧氣濃度所建立。控制好這3要素,是一個合格的胚胎培養實驗室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爲了讓胚胎能夠順利長成,培養箱的這3要素的設定都是模擬母體的懷孕環境。溫度為37°C,二氧化碳為6%。然而,氧氣則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有些科學家認爲需要模擬輸卵管的氧氣濃度(5%),而有些科學家卻持著相反的意見,認爲一般大氣壓的氧氣濃度(20%) 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有科學家認爲低氧的環境(<5%)對胚胎的發育更好。

2017年的台灣生殖醫學會年會Taiwanese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TSRM)邀請了哈佛醫學院的Catherine Racowsky博士演講,也提供了他們的團隊一些實驗數據。他們團隊根據1993B. Fischer做過體內氧氣濃度的恆河猴實驗,發現輸卵管的氧氣濃度在月經週期的各時期大概落在4-7%,而在子宮中的氧氣濃度更低,大概在1.4-2%之間(1)

於是Dr. Racowsky團隊假設若把胚胎的第1~3天放在5%氧氣,而後續第4~5天放在2%氧氣的情況下,是否比目前都放在第1~5天皆培養在5%氧氣的培養箱來得好。以下是他們團隊的實驗室設計,由於無法直接使用病人的正常受精卵(2PN)做實驗,所以團隊利用的是異常受精卵(3PN)以及捐贈冷凍過的正常受精卵(2PN)進行實驗。

以下為他們的結果圖:

實驗結果證明,後續有培養在2%氧氣的胚胎,其停止發育(arrested)的比例較只培養在5%氧氣的胚胎來低,並且其囊胚(Blastocyst)率以及可植入的囊胚比例,都是比較好的,這些差異都是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除此之外,有培養在2%氧氣的胚胎其氨基酸使用率(amino acid utilization)也較只培養在5%氧氣的胚胎來有顯著的高。Dr. Racowsky 表示往後會繼續增加正常受精卵(2PN)的實驗數量,以加强他們團隊的假設。以目前的數據來看,Dr. Racowsky 團隊認爲,隨著胚胎培養的過程來轉換氧氣濃度是有助於胚胎發育

一個人的人文素養以及内涵,大部分取決於此人的生活背景,尤其是家庭教育。胚胎也一樣,他們的家(培養箱)需要提供多少%的氧氣才是讓胚胎安然正常,仍是大家還在努力研究的方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最佳的解答。

文/胚胎師Linkin

引用論文

  1. B. Fischer and B. D. Bavister, et al. Oxygen tension in the oviduct and uterus of rhesus monkeys, hamsters and rabbits.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and Fertility (1993) 99,673-679
  2. Scott J. Morin,et al, Oxygen tension in embryo culture: does a shift to 2% O2 in extended culture represent the most physiologic system? J Assist Reprod Genet
  3. 圖/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65/1982008
arrow
arrow

    storkiv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