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試管嬰兒療程中,排卵前(濾泡後期)子宮內膜厚度7mm被認為是子宮內膜接受胚胎能力的分界點,先前許多研究指出當內膜小於7mm會導致後續的低懷孕率以及低活產率,因此許多醫生依照內膜的厚度決定是否進行胚胎的植入。先前的研究大多評估了濾泡後期(雌激素作用階段)子宮內膜的厚度與懷孕率的相關性,鮮少有研究關於黃體期植入當天子宮內膜厚度與懷孕率的相關性。
加拿大生殖中心團隊於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19年9月所發表的paper中提及,以HRT(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荷爾蒙補充治療)準備的解凍胚胎植入週期中,團隊測量了濾泡後期和黃體期(植入當天)的子宮內膜厚度,並計算兩次測量之間的子宮內膜厚度變化與後續懷孕率的關聯性。
團隊依照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將療程中的女性分為兩群:
1.在植入當天內膜變薄變緊(compaction)
2.植入當天內薄沒有變薄以及有增加的人
並比較這兩群女性在後續持續懷孕率的差距,當子宮內膜厚度減少變薄(compaction)5%,10%,15%和20%與沒有compaction的女性的持續懷孕率相比較發現,子宮內膜厚度compaction的女性後續懷孕率較好,此外,本團隊將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平均分成四群,在子宮內膜厚度變化以及持續懷孕率的長條圖結果下,明顯觀察到植入當天子宮內膜越compaction(緊實變薄),其後續的持續懷孕率是越好的(如下圖)。
子宮內膜厚度變化以及持續懷孕率的關聯性。縱軸為子宮內膜厚度變化的四分位數;橫軸為持續懷孕率百分比。黑格子為懷孕的百分比;白色格子為沒有懷孕的百分比。
Q1:子宮內膜厚度compaction(變薄)最多。Q4:子宮內膜厚度增加最多(no compaction)。
原因是在黃體素的浸潤之下,子宮內膜會透過黃體素的作用,刺激子宮內膜中腺體變得彎曲、螺旋動脈的增生,促使子宮內膜變得緊實,另外黃體素也促進腺體中肝糖小泡的累積以及建立免疫系統,開啟子宮內膜的著床窗口以利胚胎進行著床。
此篇研究觀察到子宮內膜厚度在濾泡後期到黃體期(植入當天)中的內膜厚度的變化,可以作為預測後續的持續懷孕率,當子宮內膜變薄變緊實的人群中,其後續持續懷孕率較高,若未來能透過子宮內膜厚度變化以及搭配子宮內膜接受性分析檢查(ERA),將更能落實精準植入,提高其懷孕率及活產率。
參考資料:
1.Haas J, Smith R, Zilberberg E, Nayot D, Meriano J, Barzilay E, Casper RF. Endometrial compaction (decreased thickness) in response to progesterone results in optimal pregnancy outcome in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s. Fertil Steril . 2019;112:503-9.
2.Liu, K.E., Hartman, M., Hartman, A., Luo, Z.C., Mahutte, N. The impact of a thin endometrial lining on fresh and frozen-thaw IVF outcomes: an analysis of over 40000 embryo transfers. Hum Reprod. 2018;33:1883–1888
留言列表